记者日前从曲靖市工商联获悉,近年来,曲靖市工商联与市司法局围绕促进“两个健康”发展,共同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、法律服务民营经济等工作,不断深化双方合作机制,不断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,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,不断完善法律服务机制,提升法律服务水平,以高质量法律服务回应民营企业关切,以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。
宣传在前,提高企业人员法治意识
每年春节前后,针对曲靖市212万务工人员和务工人员的实际,市司法行政部门与市工商联、人社部门,组织网格员、人民调解员等组成志愿者队伍,提供暖心服务,注重将法律知识和农民工生产实际相结合,开展“外出务工人员法治宣传”和返岗人员“外出务工·法治同行”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,通过走上广场、来到车站、进驻乡(镇)街道、进村入户、召开座谈会、慰问等多种形式,向务工人员开展务工维权和婚恋、赡养等常用法律知识宣讲和培训。开展线上活动,“解决烦‘薪’事开心过春节——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政策法律知识问答”专题直播活动,结合典型案例和当前热点,向广大网友讲述如何依法解决劳动争议中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。
同时,强化精准施策,送法入企。春节后利用企业人员大量返岗复工的时机,按照“不漏一户企业、不漏一户商户”的要求,迅速组织开展“送法进企业”法治宣传活动。充分调研,在了解企业和企业职工的法治需求后,有针对性地整理具有代表性的曲靖本地案例,制作宣讲题纲。抽选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和政治过硬、熟悉基层工作、业务精通、擅长纠纷化解和在命案防控、矛盾纠纷化解、企业权益保护等方面有突出特长的律师,组成了40人的企业法治宣讲团,经过培训、试讲,迅速深入该市各大中型企业开展宣讲示范活动,为企业职工进行了系统的法治宣讲,得到了企业和企业职工的广泛好评。同时对各商户、小微企业,采取集中宣传、上门宣讲等方式,实现了全覆盖。
服务在前,护航企业发展
采访中记者获悉,曲靖市委依法治市办制定下发了《关于迅速集中开展“送法进企”活动的通知》,要求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严格履行“管行业必须管法治宣传教育”的责任,按照“就近就便”原则,明确一家企业开展“法治教育结对共建”活动。市司法局、市工商联等45个部门(单位)与48家企业进行了“法治教育结对共建”。市级单位组建普法宣传队,聚焦企业在经营、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法律需求,为企业职工开展法治宣讲、解答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问题,协助企业开展好日常法治宣传,助力企业合法合规经营,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。
与此同时,还进行了法治体检,专业帮扶。曲靖市司法局与市工商联有序推进“万所联万会”工作,39家商(协)会与当地律师事务所建立常态化联系对接机制。曲靖市律师协会运用“菜单式体检、点单式服务”的模式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,通过“一对一”“线上+线下”走访,帮助企业梳理各类法律纠纷,分析企业人身和财产安全风险情况,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情况,合同管理、劳动用工、对外担保、复工复产等方面情况,并提出预防风险、解决纠纷的意见建议。
化解在前,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
通道化解在前,组织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,针对民营企业在劳动争议、工伤事故以及企业扩大生产涉及的土地征用、房屋拆迁、环境污染等“易起火点”,开展“滚动式、拉网式”走访排查,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。完善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畅通企业维权通道,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前提下,运用信息化手段受理、审理、裁决涉企仲裁案件,提升涉企仲裁服务能力,积极化解各类经济纠纷。同时将普法工作融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过程。各级、各行业协会调解员在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过程中,有针对性的开展涉企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,采取“调解+普法”工作模式,做到矛盾调解普法率100%。
同时,还搭建平台,正确引导。市、县(市区)两级(含经开区)建成11家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,在乡镇(街道)建成实体平台136家,在村(社区)建成实体平台1677家,部署433台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(11.610, -0.20, -1.69%),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。在重点地区、重点人群密集的地方、部分重点企业内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,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服务、法律咨询,开辟绿色通道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,制作法律援助服务指南,引导务工人员用法治手段解决纠纷。在案件开展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式普法,针对务工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解析,使法治意识深植于务工人员心中。2023年为群众提供了法律咨询1.8万余次,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780余件,为企业务工人员依法办事提供了法治保障。(记者马蕊)